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备份栏目 > 学院活动 正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多措并举力促心理健康教育精品化

资料来源:      日期:2014年05月21日 15:04     浏览量:

发展性心理辅导是一种全新的学生工作理念,重在预防和及时排除发展障碍,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组建“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搭建“多元化”的辅导平台,借助“情景式”、“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注重价值的引领作用,加强过程控制,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总结发展性心理辅导开展的效果,积累辅导经验,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学院通过调查问卷和个体访谈的方式发现大学生在适应性上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大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交际范围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学院从2013年9月开始在新生中开展“9.25——就爱我”、“12.5——要爱我”、“3.25——善爱我”、“5.25——我爱我”为主题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这些时间点为契机,借助一些活动载体,将真心关爱学生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让同学们既能学得好,也能玩得好,既能学业有成,又能身心愉悦,同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精品项目来设计和实施,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以职业愿景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概念。通过调查发现,新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知不清,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处于迷茫的状态。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单独和学生进行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反映在学习态度上比较怠慢,静不下心来,在考级、考证方面也是随大流,不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以及为什么要去考。所以,“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在明确了目标之后,才有奋进的动力。

人生规划是新时代的潮流,规划人生的远景,彩绘生命的蓝图,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出人生的剧本。当大学生活铺开未来之路时,也许同学们徘徊在苦苦寻找的尽头,发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以往自己想的,在这时候,同学们迷茫过、失望过、难过过、痛苦过,然而时间就是生命,辅导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个体SWOT分析,让同学们在认知自己的基础上,使同学们在大学开始阶段就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有节奏。

学院对学生从职业愿景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们思考: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愿意过怎样的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为此而付出积极的努力。

学院请马文婷老师专门给所有新生分班级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让同学们及早做到四个领域的人生规划:缤纷生活路,快乐工作路,丰富学习路,职涯成功路。同学们在受听后更加看得见未来,增强了对自己的了解,重新给自己做一个准确的定位,朝着良好的目标去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以心理健康团体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

心理健康团体活动以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解决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保证心理和谐全面的发展。为此学院设计了系列团体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经过几年的摸索,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情景式”、“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删除了一些新生入学教育的繁琐环节,增添了能够对参加者产生影响、唤起情感、留下印象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开一次班会、看一次校园、照一次合影,力求使“大学入学”这一人生成长阶段,成为学生一生的美好记忆,这种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

学院还举办了“寻找我们校园的美”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微视角发现我们校园的景色美,人物美,心灵更美,同学们在自我找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寻找到了“最美孝心青年”——陶允许,“最幸福的笑容”——胡子云,还发现了身边的一批好人好事,同学们在自我找寻中感受了生命的活力,体会了人间真情的温暖,享受了身心健康的快乐。我们倡导用价值引领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行为去保护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为了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院在新生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合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素质拓展项目,同学们在欢笑中认识了彼此,体会了人际交往的和谐。这些素质拓展项目大多是一些心理游戏,着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互助意识,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构建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

发展性心理辅导长效机制是指保证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推动发展性心理辅导正常运行的组织和个体。为了发挥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预期效能,必须要组建“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充分调动辅导队伍这一“动力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真正唤起困难学生发自内心恒久的积极向上的“倾向性”,并以此形成、健全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

发展性心理辅导队伍的组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层面,应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还有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二是学生层面,以辅导员助理、班级干部和心理委员为主要力量,以学生自律社团为辅助力量。通过“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建设,保证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开展系列教育、辅导和服务工作。

开学初,学院安排辅导员助理给每个新生班级开展以“关注成长,正确面对大学生活”为主题的适应性教育心理主题班会,通过趣味游戏、自我倾诉、自我认定、适应性测试、活动总结这些环节帮助新生学会驾驭生活,用传统美德教育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得新生既认识自己又认识他人,学会与人相处。

为了更好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辅导员专门召集会议,要求心理委员将思想、行为上有偏激倾向,沉迷于网络的同学及时报告给辅导员,学院提前进行干预,同时为了让心理委员学习更多的心理干预方法,学院组织心理委员学习体验心理沙盘游戏,邀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马庆玲老师就心理沙盘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明确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是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前提。在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时要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性,量身定做,私人定制,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如何使得每一个学生个体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班级辅导、个体辅导、小团体辅导等多元化的辅导措施,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辅导形式,并采取咨询辅导培训和评价、讲座论坛沙龙、网络新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辅导,要贴近学生,注重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乐于接受。

发展性心理辅导主要体现其预防性,以一、二年级为辅导重点,以学业辅导、人格完善、自我管理、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对学生实施适合其成长阶段的辅导内容。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运用“情景式”、“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借助各种活动为载体,创设各种情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道德,体验成长。

同时学院通过在适当的时机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咨询等团体活动,为学生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学院举办一些人际沟通技巧、商务礼仪方面的人文讲座,为学生的人格完善提供专业辅导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然,在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产生育人实效,这都需要对辅导成果进行有效评估,而要实现评估目的,关键是要构建发展性心理辅导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即时反馈和阶段反馈,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即时掌握辅导动态信息,同时要求发展性心理辅导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及时反省和修正辅导目标,变更实施措施。定期跟踪调查学生的学业、生活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进而分析原因与障碍,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分析,发展性心理辅导工作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具体反馈方式可通过电子邮箱、约谈会、电话反馈、BBS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来反馈。

学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学院以人力13-1班为样本,对该班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同学的平均成绩、学生活动参与度、学生宿舍优秀率、学生获奖项目数量进行了一个对比,如下图: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发展性心理辅导在实施前后,不管是学生的平时成绩,还是学生活动参与度、获奖项目、宿舍优秀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证明发展性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具有推广的价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高校在传授给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注重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进行预防性干预,预防潜在的学业、心理和成长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